野史百科-专注历史的百站网站

热门搜索: 后宫 杨贵妃 蒋介石

汉初名臣袁盎,他一生的奋斗目标是什么?

位置:首页  »  人物野史  »  汉初名臣袁盎,他一生的奋斗目标是什么?
日期:2023-03-29 17:09热度:加载中...

汉初名臣袁盎,他一生的奋斗目标是什么?

  袁盎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?今天历史百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~

  袁盎是西汉初期的名臣,他在历史上毁誉参半,誉之者称之为“无双国士”,毁之者骂他是“卑鄙小人”,孰是孰非,一时难有定论,但大家都认可,袁盎有一个非常好的人缘。其实我觉得,袁盎并非深谋远虑的政治家,他没有高瞻远瞩的政治理想,他的奋斗目标,就是致力于维护秩序井然、和谐相处的社会关系。

  一、廷毁周勃,维护和谐的君臣关系

  绛侯周勃诛灭诸吕,功劳甚大,被封为右丞相,甚为得意。文帝对待周勃也非常恭敬,群臣朝觐退朝后,经常目送他下朝。袁盎因此进谏:“丞相只是功臣,不是社稷之臣,社稷之臣应该与皇帝休戚与共。在吕后称制时,诸吕擅权,周勃当时身为太尉,掌握着兵权却不能制止。群臣共同讨伐诸吕时,周勃只是顺势而为。周勃现在常有骄横欺主之色,而陛下却谦虚退让,毫无君臣之礼,臣私下里认为陛下不应该这样做。”文帝接受了袁盎的建议,群臣上朝时,逐渐威严起来,周勃也开始对皇帝产生了敬畏。

  廷毁周勃,许多人都认为是袁盎鼓意离间君臣关系,我的意见正好相反,他实际上是要维护和谐的君臣关系。因为功高震主的大臣与皇帝的关系本来就很微妙,而周勃还不懂得韬光养晦,以社稷之臣自居,使得皇帝时常目送,这样的君臣关系迟早会生变故的。他建议文帝树起皇帝威严,回归正常的主尊臣卑的君臣关系,正是为了避免产生裂隙。后来周勃罢相回到封地,有人上书告他谋反,被召进京城关押在狱中。朝中的王公大臣都不敢替他说情,只有袁盎申明周勃无罪,尽力为周勃洗白冤屈。解救周勃,其实也是在维护和谐的君臣关系,周勃是重臣,他如果被冤杀,会使其他朝臣生发唇亡齿寒之感,极大地影响君臣关系。

汉初名臣袁盎,他一生的奋斗目标是什么?

  二、引却慎夫人,维护和谐的后宫关系

  慎夫人很受文帝宠幸,在内宫常和文帝、窦皇后同席而坐。一次,文帝到上林苑游玩,慎夫人跟从。等到就座的时候,袁盎把慎夫人的坐席向后拉退了一些。慎夫人很生气,不肯就座,文帝也很生气,就起身回宫了。

  事后,袁盎劝谏文帝:“臣听说尊卑有别,内宫上下才能和睦。如今陛下已立皇后,慎夫人只不过是个宠妾,怎么能和皇帝同席而坐呢!如果尊卑不分,名为宠爱,实则害了她,陛下难道不知道戚夫人被吕后做成‘人彘’的事吗?” 文帝觉得很有道理,并把袁盎的话告诉了慎夫人。慎夫人也马上明白袁盎是为自己好,就赐给袁盎金五十金。而窦皇后听说了这件事,也非常赏识袁盎。

  袁盎引却慎夫人,当然是为了维护封建伦理纲常,但他不同于老生常谈的简单说教,他能站在当事人的立场来陈述利害,所以尽管是直言劝谏,却能被对方心悦诚服地接受。

  三、调和宗室,维护汉帝国与诸侯王国的和谐关系

  在如何对待诸侯王国的问题上,袁盎也曾提出与晁错近似的建议:削地。但仔细比较,二者却有根本性的不同。晁错的削藩是具有普遍性的,目的是削弱所有诸侯王国的实力,使之无力与中央政府对抗。而袁盎提出削地建议,是在文帝三年刘长擅自杀死了辟阳侯审食其之后。他的削地建议带有很强的针对性,只是对淮南王刘长一人而言,其直接目的是对淮南王进行惩诫,更深远的目的则是维护汉帝国与诸侯王国之间的和谐关系。

  在淮南王国谋反被贬到蜀地,用囚车押送之时,袁盎劝谏文帝善待淮南王,因为淮南王为人刚直,这样突然摧折,可能会发生不测,文帝会背负杀弟之名。

  淮南王死后,文帝非常悲伤。袁盎又宽慰文帝,说太后患病,文帝亲尝汤药三年,是大孝;诛灭诸吕后,文帝由代国进入凶险难料的京城,是大勇;群臣推荐皇帝,文帝五次推让,是大贤。淮南王之死是护送官员不慎导致,罪不在皇帝。并且建议文帝封赏淮南王的子嗣,文帝于是将淮南王的三个儿子都封为王。

  对于此事,有人说袁盎劝慰文帝是拍马屁,劝封淮南王三子为王,是无视诸侯王国已成为汉帝国巨大隐患的事实。我觉得在对待诸侯王问题上,袁盎确实没有贾谊和晁错的高瞻远瞩,但也不能因此否定袁盎的为人,他劝谏适削淮南之地、劝止对淮南王的暴然摧折、劝慰皇帝不必过于自责,建议封赏淮南王三子,其目的是一致的,即维护汉帝国与诸侯王国之间的和谐关系,这个愿望虽不现实,但本身却是美好的。

  与此类似的,是他任吴国丞相时,每天饮酒度日,不管事务,只是时常规劝吴王不要谋反。这样既是为了明哲保身,更是为了维护诸侯王国与汉帝国和谐关系之意。

  四、劝谏申屠嘉,维护和谐的臣属关系

  袁盎在从吴国告老还乡的路上,碰到了丞相申屠嘉。他下车行礼拜见,但申屠嘉只是在车上欠身回礼,这让袁盎觉得很屈辱。但他并没有忿忿不平,伺机报复,而是来到丞相府上劝谏。此时的申屠嘉态度傲慢,过了很长时间才出来接见袁盎。见到之后,还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语气:“如果你所说的是公事,请到官署与长史掾吏商议;如果是私事,我不接受私下的谈话。”

  袁盎仍然忍辱负重,跪着劝谏:“您从材官蹶张这样的小卒,积功做到了淮阳郡守,并没有出谋划策、攻城夺地的战功。现在还堵塞言路,这样的自我封闭只会越来越愚昧。再看看当今皇帝,他积极地招揽天下贤能之士,非常虚心地听听取大家的建议,一天比一天英明智慧。皇上英明,臣下愚昧,你遭受祸患的日子不远了啊!”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,申屠嘉立刻表示歉意,引袁盎入内室同坐,把他作为上宾。

  袁盎劝谏申屠嘉,首先是为了给自己争回面子,但他也从这件事看到了丞相与臣属之间的不和谐。所以在劝谏时,他没有喋喋不休于个人恩怨,而是建议申屠嘉广开言路,广泛交往,以此建立起和谐的臣属关系。

汉初名臣袁盎,他一生的奋斗目标是什么?

  五、折辱赵谈,维护和谐的内廷与外朝关系

  赵谈(司马迁为避父讳写作赵同)仗着文帝的宠信,经常在文帝面前造谣中伤袁盎,袁盎忧愁不已。一天,文帝坐车出行,赵同在车上服侍。袁盎便跪在马车前,向文帝进言说:“皇上,我听说能和您一起坐在乘舆上的人,都是英雄豪杰啊,可是陛下现在怎么和一个太监坐在一起呢?”文帝闻言大笑,就立即让赵同下了车。

  袁盎在文帝面前折辱赵谈,是有意将他和赵谈之间的矛盾公开化,明白地让文帝知道,他们之间有私怨,赵谈打小报告是利用皇帝近侍的身份在泄私愤,从而减轻小报告的可信度和杀伤力。

  如果我们把袁盎折辱赵谈与申屠嘉斥责邓通相比较,他们的相同之处,都是维护封建等级秩序,制止近臣的谮越。不同之处是,邓通并没有得罪申屠嘉,申屠嘉斥责他不是出入个人恩怨,是为了维护封建纲常,树立朝廷威严,打击佞幸待从的嚣张气焰。而袁盎要温和得多,他折辱赵谈首先是为了自保,其次就是让文帝不要轻信佞幸谣言,希望内廷待从与朝廷大臣和谐相处。

  六、广结善缘,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。

  袁盎善于看人之长、护人之短,以广阔的胸襟广结善缘。他任陇西都尉时,仁爱士卒,士卒皆争为死。他以病告老还乡后,和游侠剧孟相善。有人劝他不要和剧孟交往,因为剧孟是个赌徒。袁盎不以为然,因为他看到了剧孟的过人之处。剧孟母死,前来送葬的车辆有千余乘,说明他人际交往广泛,而且他特别看重交情,当你有急事求救的时候,不找理由推脱的,只有季心和剧孟。

  袁盎也有容人之量,能宽容别人的小是小非。他任吴相时,身边有一个从史和侍女私通,袁盎得知后,装作不知道,对待他和原先一个样。有人告诉从史说,袁大人已经知道此事。从吏听了很害怕,就偷偷逃走。袁盎驱车追上他,并把侍女赐给了他,让他继续当从史。

  后来吴国联合其它几个诸侯王国发动叛乱,袁盎被派遣出使吴国。吴王知道袁盎的才能,打算任命他为将领。袁盎自然不愿参与叛乱,吴王便派一名都尉带领五百人把他围困在军中,想杀死他。 围困袁盎的校尉司马,就是那个从史。他为了解救袁盎,变卖随身财物,灌醉了守城的士兵,趁着夜色,割开营帐,救出了袁盎。他的宽宏大量,让自己绝处逢生,化险为夷。

汉初名臣袁盎,他一生的奋斗目标是什么?

  然而,袁盎最终还是死于非命。在窦太后的极力主张之下,景帝欲立梁王刘武为储君,袁盎得知消息后,就进言劝谏,坚决制止。梁王因此怨恨袁盎,派人前去刺杀。第一个刺客了解了袁盎的为人,不忍杀害,但随后而来的梁国刺客还是用利剑刺穿了他的胸膛。

  袁盎有较浓厚的儒家思想,他强调等级名分,要求人们都按“礼”的规定行事,不能有僭越行为。他劝谏文帝维持帝王的威严、引却慎夫人的坐席、阻止宦官和文帝同车而乘等都是礼治思想的体现。他和陆贾、贾谊等人一起奠定了汉初的儒家治国理念,成为董仲舒“罢黜百家、独尊儒术”的先声。

  免责声明:www.yesbaike.com只负责收集整本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!

【相关文章】

汉初名臣袁盎,他一生的奋斗目标是什么?

中国名人故事之汉初名相萧何,萧何为何被刘邦评为首功?

汉初名臣袁盎,他一生的奋斗目标是什么?

中国名人故事之汉初名相萧何,萧何为何被刘邦评为首功?

标签:袁盎  西汉  
THE END
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yesbaike.com/view/43561.html

声明: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,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,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。